到安徽省淮南市窑口镇看迁建小区 搬出水洼地 幸福稳稳的
核心阅读
过去几十年,安徽省淮南市窑口镇一到汛期就饱受水灾之苦:住房被毁、庄稼被淹,即使后来修筑砖石结构的瓦房和小型水利工程、动员部分村民在附近地势相对较高的区域集中建房,也无济于事。怎么办?搬!
2011年,窑口镇开始规划迁建工程,他们先后克服了农民安土重迁、担心未来生活和建房资金等诸多难题,制定科学的小区规划、房屋设计,并与之配备基础设施,还积极联系当地企业进社区招聘,解决迁居村民的就业问题。此外,经过抓管理强服务,解决农民迁居城里之后所带来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转变问题。
标准的篮球场和羽毛球场,连球网都是新的,凉亭和各种文化长廊掩映在葱葱郁郁的草木之中,加上小朋友最喜欢的滑梯和老年人的健身娱乐设施,整个主题公园占地2000多平方米。主题公园旁边是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3层社区活动中心,内有展览、排练、体检等专门场所供居民使用。小区的旁边,一大批机械工人正在工地上忙活着,那里,将是未来的社区幼儿园。这里是安徽省寿县窑口镇和谐园小区,整个小区占地160亩,道路、上下水、亮化、绿化工程一应俱全。
漫步其中,完全想象不到,这是一个迁建小区。目前已经竣工两期,共容纳910户,约3200人,涉及当地几个行政村,包括两个贫困村。
过去
有水就被淹,一淹穷三年
“咱也变成城里人了。”至今,许培苏还能回忆起2017年底全家搬进和谐园小区时的感受。
许培苏是寿县粮台村村民,家中有丈夫和三个女儿,当初5口人挤在60平方米不到的3间平房当中,靠着不到7亩土地种植小麦和水稻,全年收入不到2000元,是村中的贫困户。但她说,生活拮据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水灾。
窑口镇地势南高北低,瓦埠湖、陡涧河三面环绕,全镇平均海拔24米,每到汛期,当地群众就饱受水患之苦。
“可以说,这几十年来,窑口人一直在和水灾做斗争。”参与了整个迁建工程的窑口镇人大主席刘正江说。
据刘正江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当地农村所有的住房都是土房子,1991年,一场大水,几乎摧毁了当地圩区的所有住房。于是,村民纷纷修筑了砖石结构的瓦房,可是房子结实了,房子里的东西还是逃脱不了被水淹的命运,就更别提庄稼了。据许培苏回忆,她家被淹最严重的,是1991年和2003年。“当年田里的庄稼损失了一半不止。”
粮台村党总支书记王胜辉,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说起以前,他也大倒苦水:“这么多年,别的工作没做多少,时间全用在组织群众疏散、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了,包括清理、收拾、消毒等等,大半年耗进去,第二年可能又再来一遍。村里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基础设施,贫困户也越来越多。”
为了解决水患,当地曾修筑过一些小型水利工程,但是因为资金和技术问题,效果有限。此外,也曾动员部分村民在附近地势相对较高的区域集中建房,结果按下葫芦浮起瓢。“因为集中建房区域规模小,没有配套政策支持的情况下,生活成本急剧上升,修路、自来水都保障不了,最后还要面临可能二次搬迁的尴尬。”刘正江说。
改变
让村民搬得出,住得下,有事做
2011年,窑口镇迁建工程正式开始了规划。和谐园小区也是当时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
但是没想到,出师不利。
许培苏当时就是迁建的反对者之一。“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搬走了,家里的田怎么办?到了镇上靠啥过活?生活不习惯咋整?”这一连串的问号也给了到村里搜集意见的王胜辉当头一棒。
怎么办?“其实群众对于改变生活条件的呼声一直都没有变,和政府的出发点并不矛盾。迁建不是小事,群众的顾虑可以理解,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如何让群众搬得来,住得下,有事做。”窑口镇镇长孙良利说。
为此,窑口镇对整个迁建工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并不只看一时一地,而看在长远。就连主持设计和谐园二期工程的浙江恒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分院负责人张清香也为和谐园操碎了心。
“当时我们经过了正规的招投标程序,因此在设计上不可能存在打折扣的现象。”张清香说,“我们设计的房屋达到抗震4级、7度设防标准,在消防、安全通道等等方面也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在住房安全方面绝对过关。”
不仅如此,张清香在设计中针对和谐园的实际做出了调整。“我们为小区设计了停车场,一方面方便居民停泊自家原有的农用机械和车辆,另一方面我们用混凝土代替了嵌草砖,方便晾晒谷物。”
和谐园小区就位于窑口镇主街之上,这就是科学规划的结果。“我们考虑,主街上有企业、卫生院、小学、超市,方便村民搬迁后的就业和生活。”刘正江说。与此同时,窑口镇还积极联系当地企业进社区招聘。目前,小区内物业、附近工厂企业、工程建设中,都有迁建村民的身影。
一点一滴的工作,圩区群众看在眼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搬家了。
如今,许培苏大女儿已经从医专毕业,在镇卫生院实习,丈夫在外打工,她照顾农田,生活条件渐渐好转,实现了脱贫,她也早就习惯了住在自家80多平方米的新房里。她说:“现在每年农忙时节回去打理农田,几里路,骑上电动车当天来回也不觉得辛苦,关键是这里生活条件比在村里好了太多。”
后续
管理有物业,规划建设养老院
2015年10月,王传保来到了和谐园小区,但他并不是这里的居民。他就职于上海菊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寿县分公司,这次来,就是专门负责和谐园小区物业事宜的。
“刚来的时候我吓了一跳。”王传保说,“因为是迁建小区,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很难一下子改变,当时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绿化、乱晾乱晒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后来,王传保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做居民的思想工作。
然而最麻烦的,还是物业费。
“很长一段时间物业费收不到,村民觉得,我活了大半辈子也没交过物业费,怎么自己搬家还要交钱呢?”说到这,王传保也是哭笑不得,“这是观念问题,很难一下子改变,我们把精力都放到工作上来,房子出了问题有人维修,垃圾每天有人清运,小区环境有人打扫,业主电话有求必应,慢慢大家就会知道物业是做了事情的,购买这部分服务是值得的。”
“针对社区的日常管理,我们聘请专门的物业公司,能够解决很多困难,但一些问题是长期的,需要我们一直努力。”刘正江说。
和谐园小区只是一个缩影,截至目前,窑口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74户3328人,其中通过居民迁建解决住房安全的共有219户537人,全镇规划建设居民迁建点16处,2901户迁建计划全部落实。
“保障住房安全,补齐民生短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孙良利说,“随着迁建工程的深入,迁建人口的增加,会不断有新问题产生,比如镇内常住人口的急剧增加,是否会出现治安问题,镇内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否能够满足需要,环境是否会遭到破坏,迁建村民是经过打乱后重新编入不同社区的,在管理上村委会和街道如何分工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出现端倪,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为了解决迁建老人的安置问题,窑口镇正在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养老院,也在逐步更新公共基础设施,每逢赶集和其他人口稠密时段,派出所都进行专项行动,规划摊位和车辆区域,做好防范措施,社区居委会也加入进来,进行专门文明创建和环境整治活动。
链接
1469万贫困农户住上安全房
为帮助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从2008年起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先在贵州省试点,逐步扩大到全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支持力度,累计安排1359亿元补助资金、支持了1469万贫困农户改造危房,数千万贫困农民告别了原来的破旧泥草房、土坯房、树皮房等危房,住上了安全房、“保命房”。2016年以来帮助近30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助力脱贫攻坚。
农村危房改造极大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的安全性、功能性和住房条件。首先提升了农房抗震防灾能力。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砖混结构农房占比提升,土坯、简易砌体等结构的房屋比例大幅下降。农房功能得到提升。北方地区广泛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示范,在解决住房安全的同时对墙体、屋面、门窗等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显著减少了贫困户冬季采暖支出,提高了室温和居住舒适度。
同时,农村危房改造还拉动内需和农村就业。农村危房改造机械化程度低,需要雇用大量农村个体建筑工匠和小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提供了平台,拓宽了农民工就业渠道。据测算,农村危房改造累计拉动直接投资超万亿元,创造了大量就业。同时,间接带动了家具家电、装修等投资和消费,促进建材、运输等行业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大幅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深受基层干部和群众欢迎。据最新抽样调查显示,农户满意度达97%。
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力争2019年基本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2020年扫尾。另一方面,将把农村危房改造中好的经验推广到指导农房建设中,逐步提高农房质量安全水平,改善节能、卫生等居住功能和建筑风貌,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本报记者 赵展慧整理)
地下是煤海 地上变绿海——黄河中游煤矿区发展见闻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哈拉沟煤矿采煤沉陷区上绿树成荫。记者 侯维轶 摄
秋日的乌兰木伦河畔,雾气氤氲。登高远眺,只见葱茏的草木妆点着两岸的座座山岭,挺拔的松柏,嫩绿的榆树,泛黄的杨树和灌木蒿草,与静静流淌的河水相映成景。
“往前数十年,可不是现在的模样!”神东煤炭集团生态环境管理中心党支部副书记赵欣感慨地说。
这里煤炭资源富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在这里“握手”。这里原始地表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内年产能千万吨乃至亿吨级的大型煤矿区,科学统筹矿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煤炭资源开发,全方位、高标准营造生态矿区、建设绿色矿山,生产清洁煤炭,实现扩绿、减污、降碳、增长共进,为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生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矿山企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打造生态矿区 建起“煤海塞罕坝”
“这里风景好,空气也新鲜。”在哈拉沟生态示范区的观景台上,带着孩子和母亲赏秋的神东煤炭集团职工李旭勤说,这一带是哈拉沟煤矿的采煤沉陷区,2009年他刚参加工作时,大部分地区还是裸露的黄土和沙地。
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如今,哈拉沟煤矿采煤沉陷区内到处是葱茏的草木,还有花海和水系景观、盘山步道、林下露营地、生态农场采摘园等,成了一座大公园,是煤矿职工和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哈拉沟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今昔对比,是神东煤炭集团矿区生态巨变的缩影。
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神东煤炭集团,年产能超2亿吨,现有大中型煤矿13座,其中10座分布在黄河支流乌兰木伦河(下游叫窟野河)两岸。神东矿区处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气候干旱,沟壑林立,地表受风蚀、水蚀严重,生态脆弱,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与治理区。
神东煤炭集团生态环境管理中心党支部副书记赵欣告诉记者,开发初期,神东矿区内有流动沙地726平方公里,占井田面积的70%以上,矿区内综合植被覆盖率仅在3%-11%左右,到处是黄乎乎、光秃秃的黄土和明沙,“一刮风,沙子黄土漫天飞,吃碗面都硌牙”。由于神东矿区距离黄河干流只有100余公里,做好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建矿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神东煤炭集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打造生态矿区,改变先开采后治理的被动做法,主动、协同、系统治理矿区生态,坚持“先治后采、治大采小、采治协同、以治保采,以采促治”的“五采五治”生态矿区建设策略,创新探索出以“采前防治、采中控制、采后营造”和“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为重点内容的“三期三圈”治理模式,因地制宜研发和推广生态治理技术,探索出一条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大规模资源开发相协同的新路。
赵欣解释说,在开采煤炭之前,要进行大面积的风沙与水土流失治理,增强抗开采扰动的能力;开采期间,要全面保护地表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采完之后,要在采煤沉陷区、采坑进行土地复垦,大规模营造生态、经济林。
神东煤炭集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该集团已投入39亿元,矿区生态治理面积达到511平方公里,其中治理的流动沙地面积达到221平方公里。目前,矿区综合植被覆盖率已跃升到64%以上,矿区植物由不足20种增长到100余种,动物数量和种类大幅增长,降雨量少且时间不均的区域小气候明显改善,逆转了脆弱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
2017年,大柳塔沉陷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020年,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2021年,荣获第十届母亲河奖……随着生态的好转,神东矿区的风蚀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据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的监测估算数据,神东矿区巴图塔、哈拉沟、补连塔、马家塔等沙地治理区,与治理前相比,每年可减少风力搬运移动和进入河沟的泥沙量65万吨以上。
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准能集团)位于内蒙古准格尔旗境内,其开发的黑岱沟和哈儿乌素大型露天矿,年设计总产能达6900万吨,规模居世界前列。准能矿区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距黄河干流仅5公里,由于干旱贫瘠,原始地表植被覆盖率在25%左右。
准能集团董事长杜善周说,建矿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该集团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已累计投入资金近28亿元,完成生态治理面积65平方公里,两座露天矿的采空区和7处排土场的复垦率达到100%,生态治理区的综合植被覆盖率提高到近80%,昔日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变成了草木繁茂的林地、良田和公园,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矿山”“国家级绿色矿山”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被评为“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
在实施土地整理和复垦绿化之前,黑岱沟露天矿北排土场上裸露着大片沙土,刮风时尘土飞扬。如今,这里被改造成叠翠林区,葱茏的草木,碧波荡漾人工湖,嬉戏的水鸟,精心设计的小桥流水、凉亭、栈道,美不胜收。
毓秀景区、叠翠林区、抱朴田区、望舒果区……在生态治理的基础上,准能集团还统一规划建设了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虽然尚未正式开放,但今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已达到10万余人次。
建设绿色矿山 全面治污变废为宝
神东煤炭集团等煤炭企业对生产中产生的矸石和粉尘、疏干水、烟气等“三废”,实施“源头减少、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处理措施,从井下到地面,从开采到储运的全链条,实施全方位减污、资源化利用,全力建设绿色矿山。
记者在准能集团矸石发电公司看到,从洗选厂输送来的矸石,经过粉碎后被送进发电机组的锅炉炉膛内。该公司副经理张恒远说,去年公司消耗燃料193万吨,主要是矸石和低热值煤。
开采和洗选煤炭会产生大量矸石,过去,煤矿主要用堆放、填埋方式处理矸石,既占地又污染环境。近年来,准能集团不断开发矸石利用渠道,变废为宝。
在神木市朔铭环保贸易有限公司的砖窑出窑口,伴着滚滚热浪,一车红彤彤的砖被拉了出来。一车有4200块砖,这家公司一年可产1.2亿块,供不应求。
“制砖的原料就是煤矸石。”朔铭环保贸易有限公司法人刘忠飞说,从2012年起,他利用神东煤炭集团免费提供的煤矸石制砖。“窑炉点燃后,主要靠矸石自身燃烧,不需要额外的加热源。”他说,矸石砖的强度比黏土砖高1倍,还节能,这一处砖窑,每年就消耗煤矸石75万吨。
目前,神东煤炭集团开展合作的制砖企业有3家,每年消化煤矸石近150万吨。
据赵欣介绍,神东煤炭集团每年产生煤矸石近2000万吨,对井下矸石,一般采用煤矸置换技术,从源头减少矸石产量;掘进产生的矸石,则用于充填废弃巷道,尽量实现不升井;洗选环节产生的矸石,综合采取充填井下、发电、制砖和回填露天采坑生态修复、填沟造田等方式全面资源化利用。他举例说,目前,制砖、制砂等途径每年可利用洗选矸石约170万吨。7个井下充填项目每年可消化矸石约760万吨,其中,正在实施的布尔台区域煤矸石井下充填科研示范项目,年充填矸石300万吨,充填量创国内单井最大规模,示范成功后将在矿区全面推广。
神东煤炭集团还全方位防控煤尘,保护矿区和外运铁路沿线环境。比如,在矿井下的掘进面、采煤工作面,采取喷雾降尘措施;从井下皮带输运环节,到地面洗选和储装运,实现全过程封闭降尘,实现采煤不见煤;在装车外运环节,则采用喷洒封尘固化剂的方式降尘。
在神东大柳塔洗煤厂装车台旁边的封尘剂搅拌室内,操作员弓志强全神贯注盯着缓缓经过的列车,小心操作按钮,为车厢里裸露的煤炭喷洒抑尘剂。“喷洒深度约为10-20厘米,之后煤炭表面会形成一个‘硬壳’,即使是八九级的大风,也吹不起煤尘。”据介绍,仅通过喷洒固化剂一项,每年神东煤炭集团就能减少煤炭风损60万吨,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铁路沿线环境。
黑岱沟煤矿党委工作部长姜鹏飞说:“年产两三千万吨煤炭,出了采坑却很难看到堆放和洒落的煤炭,就是因为从采、输、储、洗、运,各个链条都采取了降尘措施。”
煤矿在采煤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矿井水,又称疏干水。目前,神东煤炭集团已建成38座废水处理厂和3座水深度处理厂,构建起矿井水和污水源头收集、过程处理、末端利用的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大幅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重度缺水地区解决了十万人生活、百万亩生态、千亿元产业的用水难题。
神东集团还通过淘汰、替换排放量大、低效的燃煤锅炉,全面安装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减排锅炉烟气。在高瓦斯含量的保德煤矿刘家堰和枣林井田,建设两座低浓度瓦斯发电厂,每月可抽取瓦斯200万立方米,利用率达85%,每年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35万吨。
截至2022年底,神东煤炭集团累计投资污染防治资金29亿元。目前,13座煤矿均已入选省级及以上绿色矿山名录,其中7座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
生产清洁煤炭 高碳产业挖潜低碳发展
近年来,沿黄大型煤炭企业还大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千方百计挖掘节能减排潜力,推动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在黑岱沟露天矿巨大的采坑里,4台钻机在一处长400多米、宽80多米的岩层平台上一字排开,钻出一个个深50-60米的爆破孔。黑岱沟露天矿穿爆队副队长乔琛告诉记者,“每次爆破要钻500多个孔,最多能装约1700吨炸药,通过巧妙的爆炸力设计,炸开的岩石中有1/3左右会被直接抛到旁边的采空区里,从而节省大量的运力。”
乔琛说,利用这项国内独创的高台阶抛掷爆破技术,每年可减少运输岩石等剥离物1500多万立方米,以矿用卡车每车次70-100立方米的装载量估算,节约的燃油相当于2万多吨标准煤,还节省了可观的车辆购置、运行维护成本。
推广应用高效节电器,每年可节电800万千瓦时;优化除灰空压机运行方式,每年节电330万千瓦时……近年来,准能集团研发和推广应用了大批节煤、节电、节油等新举措,深度挖掘节能降耗潜力,取得显著成效,吨煤生产综合能耗控制在3千克标准煤以下,远低于国家规定的8.2千克标准煤的露天煤矿吨煤能耗限额。
神东煤炭集团的13座煤矿全部建成能源管理体系,通过推广使用永磁变频电机等设备,利用电厂余热、水源和风源热泵等技术供热,大幅减少了用能。
“运输皮带的电机,全面更换了变频系统,可以根据负载量精确调整功率,大大节约了电能。”补连塔煤矿总工程师刘兆祥说,年产煤2000万多吨的补连塔煤矿采用乏风供热技术,将井下空气中的热量回收后,用于供暖,在冬季每月可节电120万千瓦时。
神东煤炭集团还通过“生态+光伏”的模式,探索创建“零碳矿井”,为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寻觅新路径。
112万块深蓝色光伏板,一排排地铺展在布尔台采煤沉陷区起伏的丘陵上,板架之间的间隙里,生长着松树、蛋白桑、苜蓿等草木,虽然已是深秋时节,依然绿意盎然。
布尔台煤矿采煤沉陷区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处于布尔台煤矿、寸草塔煤矿和寸草塔二矿共216平方公里井田,是神东矿区最大的集中连片采煤区。两年前,神东煤炭集团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划定4.2万亩采煤沉陷区,引进3家专业公司建成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每年可发电9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8万吨。
通过综合推进节能降耗,目前,神东煤炭集团的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已降为2.59千克标准煤/吨,低于3.0千克标准煤/吨国家先进值标准;入洗原煤的电耗为2.34度/吨,大幅低于3.2度/吨的国家先进值标准。为此,2018年神东煤炭集团荣获国家“能源绿色成就奖”和“社会责任特别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20年还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节能减排奖”。(记者 任会斌 侯维轶 张晟)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问答
装饰笔筒用的花边二十万左右吧!做手工笔筒作文300字由于我的笔太多,一个笔筒装不完,我决定做一个精致的笔筒来装笔。突然,我看见桌子上有一个纸芯,我灵机一动,想...